2025年7月,《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如期发布,这份全球企业“成绩单”再次成为观察世界经济格局的重要窗口。榜单显示,今年上榜企业总营收达41.7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三分之一,同比增长1.8%,上榜门槛提升至322亿美元。本文将带您全景扫描榜单特征、深入分析中美企业角力、解读行业格局变迁,并揭秘那些实现惊人跃升的企业增长密码。
十强企业格局
2025年世界500强前十强呈现“美国主导、中国追赶”的明显特征。沃尔玛以年营收6809亿美元连续第十二年蝉联榜首,亚马逊保持第二,中国的国家电网公司继续位列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强中美国企业占据6席,中国企业3席,沙特企业1席。
中国企业表现
中国共有130家企业上榜(含台湾地区6家),数量位居全球第二。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继续稳居前十,展现出中国能源央企的强大实力。值得注意的是,上榜中国企业的2024年营收总额约为10.7万亿美元,平均销售收入约为820亿美元。
金融领域,中国工商银行以508亿美元利润成为唯一进入全球利润前十的中国企业,展现出中国金融业的盈利能力。而在科技领域,华为时隔两年重返前100名,排名第83位,较去年上升20位。
数量分布对比
2025年榜单中,美国以138家企业上榜继续保持数量第一,中国以130家紧随其后,日本以38家位列第三。这一格局已连续多年维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数量较去年减少3家,是2019年以来最低值。
在前100强中,美国企业占据45席,中国企业则有22家入围。特别是在前50强中,美国优势更为明显,有28家企业上榜,而中国为12家。这种头部集中度的差异反映出美国企业在规模上的持续领先优势。
利润能力差距
利润能力是中美企业最显著的差距所在。138家美国公司的盈利总额高达13,374亿美元,占据《财富》世界500强全部盈利的45%。相比之下,中国130家上榜公司的盈利总额明显偏低(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
具体来看,美国企业的平均利润约为97亿美元,而上榜中国大陆(含香港)企业的平均利润为42亿美元,接近上榜美国企业的一半。这一差距在科技行业尤为明显,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平均利润是中国同行的近4倍。
增长明星:中国企业突围密码
拼多多:电商黑马
拼多多成为本届榜单最大黑马,排名飙升176位至第266位,是排名提升最多的中国公司(《财富》世界500强发布:拼多多飙升176位,京东仍是民企第一)。其增长动因主要包括:
比亚迪:新能源标杆
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前100强(第91位),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中国标杆。其成功源于:1. 核心技术突破:刀片电池安全性行业领先2. 产品矩阵完善:覆盖从家用到豪华全系列3. 全球化布局:新能源车海外单月销量突破9万辆2024年比亚迪营收达7771亿元,同比增长29%;新能源汽车销量427万辆,同比增长41%,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冠军。
奇瑞与小米:跨界典范
奇瑞和小米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增长范式:
奇瑞凭借“走出去”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近三年销量从123.3万辆增长至260万辆,营收年均增长1000亿元以上。奇瑞连续22年保持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累计出口突破500万辆。
小米则通过生态协同实现增长,2024年总收入同比增长35%至3659亿元,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41.3%至272亿元。小米汽车交付量快速攀升,7月单月超过30万辆,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初见成效(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小米排名跃升至297位 已连续7年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