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九大报告起草幕后

编者按:1969年二月,九大的筹备工作正式拉开帷幕。2月2日,周恩来同志向毛主席提交了《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关于九大准备工作的通知》的草案。该草案详细阐述了代表选举办法、党章修订内容、1969年度国民经济计划、国际国内形势及相应政策、中央机构设置以及九大的宣传指导方针等重要事项。毛主席当日审阅后,予以批准并批示:“照此执行”。

在各项具体准备工作中,毛泽东最关心的是九大报告的起草。2月7日,他召集中央“文革”碰头会议成员开会时说:“搞出第一稿就有办法了,无非是全部推翻再搞。让他们几个人搞,伯达牵头、伯达、春桥、文元、林彪同志挂帅。文章写出后才好开会。现在讲几个里程碑(指把毛泽东思想说成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引者注),我就不赞成。”会上初步商定报告稿在2月20日交卷,九大在3月15日开幕。2月19日,毛泽东催促陈伯达:“你的报告进展如何?20日能否按时交稿?你们三人应与林彪同志进行充分沟通。”

3月3日,距截止日期已过去十余日,仍杳无音信。毛泽东勃然变色,在与中央“文革”碰头会议成员的交谈中愤然表示:“原定于2月20日提交的文稿,既未交上,亦未解释缘由。会议既已作出决定,却有人(即陈伯达——引者注)擅自推迟期限。”到了3月7日,毛泽东在谈话中流露出的不满愈发明显,他言道:“会议的议程,首要的是文件,其次是党章,再者是选举。决议既已通过,却置之不理,不理则不汇报。我们还是做好两手准备:一是撰写出可用的报告,二是备选方案。”他询问陈伯达:“你究竟需要哪位同仁协助?”陈伯达答道:“我独自一人在撰写。”毛泽东则回应道:“你这个人,每次都声称知错能改,然而却始终不改,一成不变。”

3月12日,毛泽东提出更换人选事宜,他言道:“请康、张、姚三位予以考虑。”并强调报告的核心议题:“总之,我们必须揭示矛盾,探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以及为何开展文化大革命。阻碍群众运动的因素,正是这种严重的问题。”自此,九大报告的起草工作便落在了张春桥和姚文元的肩上。自16日起,他们分批次提交报告草稿,毛泽东对此进行了多次修改,直至3月31日,报告终告完成。

陈伯达起草的报告稿同林彪有很大关系,这个稿子被否定,林彪很不高兴。据当年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议的吴法宪回忆:“陈伯达写时天天跑到林家,商量怎么写,林讲了个大概。从这以后,陈开始靠林了。主席否定陈伯达的报告,林彪很不高兴,因这是林、陈两人商量的。在由张春桥等人起草后,林说:‘无论撰写何种内容,我林彪都将全盘接受,一字不改。’在九大会议上,林彪便是按照这份稿件进行宣读的。”

毛泽东在报告上批示:李讷、毛远新不宜为代表

九大的准备工作,除起草报告外,还要产生代表。毛泽东对这件事过问得比较少。他只在1月间从1份《人民来信摘报》上看到有人主张江青为九届中央委员候选人,并应成为政治局党委兼中央组织部部长时,批示:“徒有虚名,都不适当。又,李讷、毛远新二人不宜为代表。”2月22日,他在周恩来关于九大代表人选的1份报告上批示:

“陈奇涵同志似宜考虑。”3月31日,又在周恩来送来的关于徐海东参加大会主席团的报告上批示:“同意。明天宣布开幕式上主席台人数不宜太少,似宜有伯达、康生、董老、伯承、朱德、陈云等数人参加,请考虑酌定。”

江青力主将林彪纳入党章。

4月1日,九大在毛泽东主持下开幕。林彪代表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从4月2日起,开始分组讨论这个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改草案。在党章修改草案中,十分引人注目地规定了:“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这一规定严重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并且很快被事实所证明是极其荒谬的。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张耀祠同志在回忆时曾这样说道:

“1968年10月17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讨论党章时,江青提出:‘林彪同志很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风度。’‘他那样谦虚,就应该写在党章上。’‘作为接班人写进党章。’她进一步强调说:‘一定要写!’1968年10月27日讨论党章时,江青坚持要把林彪作为毛主席接班人这一条写入党章。在1969年4月中央讨论修改党章的会议上,江青说:“林彪的名字必须保留,我们将其写入,便能消除他人觊觎之心,让全国人民安心。”张春桥随即表示赞同,并表示:“确实如此,将其载入党章,便能让人安心。”

“针对林彪名字是否应纳入党章一事,主席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直至深夜,最终对编写小组表示:‘鉴于众多同志均表赞同,便将林彪的名字加入其中吧。’”

林彪与江青两大集团的骨干成员,几乎悉数跻身于政治局。

4月28日,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共九届一中全会召开。此次会议的核心议程是选举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在当选的25名九届中央政治局成员中,林彪和江青两个集团的核心成员几乎悉数在列;相较之下,上届中央政治局成员中,仅有12人得以连任,其中不包括已故的3人。值得关注的是,在277票的投票结果中,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康生均获得全票支持,陈伯达得275票,黄永胜得274票,江青获得270票。吴法宪和叶群的得票数超过了张春桥和姚文元。在政治局常委的选举中,毛、林、周、康、陈五人当选。此外,江青获得150票,黄永胜获得130票,其他提名者均未超过35票。由此可知,林彪和江青两大集团之间的矛盾与竞争已愈发显著。

这两大集团在即将到来的庐山会议上将上演一场激烈的交锋,然而,最终它们却一个个走向了失败。这一结局值得我们深思。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