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卫杀虎救下乾隆,乾隆问要啥赏,他竟要令妃旁胖宫女

这一天,乾隆皇帝前往木兰围场狩猎(该围场为清朝皇家专属狩猎地,位于现今河北省承德市)。由于围场内不仅有兔子,还栖息着多种猛兽,出于对皇帝安全的考虑,乾隆周围必然是护卫众多,簇拥环绕。

乾隆正兴高采烈地拉弓搭箭,瞄准了一只小鹿,意图在侍卫面前展示一番技艺,然而,就在此时,意外之事发生了。

只听一阵阴风刮来,从树林中跳出两只吊睛白额猛虎。

原本猛虎意图捕食小鹿,但见乾隆体型远超小鹿,料想其肉质定然更为丰腴,遂放弃了对小鹿的追逐,转身扑向了皇上。

乾隆身穿龙袍,其黄色之鲜艳令老虎难以辨认其身份,仅觉其引人注目。两虎相互传递眼神,随即一左一右,将乾隆包围。

乾隆虽为天子之尊,却亦凡身肉胎。遇真虎之际,他惊恐万分,心神不宁,双腿颤抖,宛如筛糠。

此刻,众侍卫们都惊愕不已。按理说,后金人(即满族)属于游猎民族,自幼便在狼嚎虎啸中长大,与猛兽相处是他们擅长的领域,这些卫士们理应不会对野兽产生恐惧。

然而,这些皇上的贴身护卫是在和平年代中成长的,虽然老虎并不像现今那般稀少,但在围场中却相对罕见。

因此,侍卫们相互对视,无人敢挺身而出,眼见老虎与乾隆的距离逐渐缩短,乾隆的生命正处于极度危险之中。

在危机四伏的关头,一名侍卫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他一声怒吼,左手迅速从腰间抽出雀画弓,右手紧握雕翎箭,施展犀牛望月之技,那只凶猛的虎瞬间便倒在了地上!

另一只老虎见爱人遇害,更加疯狂,吼叫着扑过来。

话音未落,那侍卫动作迅捷,犹如电闪雷鸣般射出一箭,只听一声尖锐的嗖声,那只不幸的猛虎便与阴间之王相遇了。

这位侍卫,就是海兰察。

对于这一幕,清史中有明确记载,“海兰察二矢毙两虎”。

并非仅此一例,地方志《布特哈志略》对此情形进行了详尽的记载,提到“伴随狩猎木兰时,两只老虎一同闯入,海兰察连发三箭,两虎应声而倒,众人惊叹其神勇无比”。

海兰察随身携带的箭矢仅有三支,他接连射出两箭,成功击倒了两只老虎,其射击的准确率达到了六成七。

海兰察是什么来头,怎么能临危不惧,从容不迫射死两只老虎?

海兰察,一位鄂温克族人,出身于满洲镶黄旗,世代居住在黑龙江布特哈阿伦河畔。英雄往往出身贫苦,海兰察也不例外,自幼便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全靠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成人。

海兰察幼时,只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并无特别出众的才能。然而,在他12岁那年,他邂逅了一位非凡的异人,并从他那里习得了一身非凡的技艺。在分别之际,那位异人叮嘱他,所学之技不可用于伤害无辜,而应致力于为国家效力。

海兰察听闻此事后,内心充满了困惑,那时国家已经步入和平,他该如何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效力的机会来了。

那一年,我国西北部的准噶尔汗国内部出现纷争,部落首领阿睦尔撒纳在战斗中失利,遂向清朝表示归顺。乾隆帝闻讯欣喜若狂,借此机会发动攻势,意图一举消灭企图分裂的达瓦齐军队。

准噶尔汗国并非轻易可征服之地,其军力以骑兵为主,骑射技艺高超,而堕落的八旗兵在与他们交战时显得颇为吃力。

于是,乾隆帝在东北地区的索伦族——这个族群以英勇善战著称,其中还涵盖了鄂温克族、达斡尔族以及鄂伦春族——大力招募士兵和将领。

17岁的海兰察一听大喜,立即报名参军。

海兰察当时仅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士兵。随着索伦族的加入,清军的战斗力显著提升,如同破竹般锐不可当,迅速击败了企图分裂的达瓦齐军队。

隐患终于被彻底消除,乾隆皇帝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但遗憾的是,树虽欲静,风却未止。仅仅两年之后,那位曾向清朝投降的阿睦尔撒纳竟然再次发动了叛乱。

巴雅尔这位首领武艺出众,属于坚定的保守派,对分裂活动极为热衷。

捉住贼寇须先擒住首领,海兰察在目睹巴雅尔的军旗后,孤身一人勇猛冲入敌阵,如同迅雷不及掩耳般迅速抵达巴雅尔身旁。对方尚未来得及作出反应,海兰察迅速拉弓上箭,施展“流星赶月”的绝技,将巴雅尔射落马下,随即将其生擒,带回本营。

乾隆闻讯巴雅尔被擒,喜形于色,急于一睹擒获贼首的清军将领风采。然而,当他亲自召见,眼前之人竟是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

乾隆立刻对这个少年英雄产生了好感,他武艺高强,若能留在自己身边,岂不是安全性大大增强?

乾隆皇帝下达一道调令,将海兰察调至自己麾下,委以二等侍卫之职,并赐予巴图鲁的荣誉称号。

巴图鲁象征着英雄,而那位曾镇压太平天国的僧格林沁,便荣获了这一尊称。

由此可见,海兰察确实神勇,不然乾隆也不会把他召到自己身边。

能给乾隆当武士的,天然都是顶级高手。不过依照常理,成为皇帝侍卫的,很难再有开展空间。

但是时势造英雄,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大清又有事了。

这一年,新疆回部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发动暴乱(大、小和卓之乱),乾隆不敢粗心,派出精兵前去平定,海兰察随军参战,在战役中再立新功。

清缅之战、平定巨细金川之战,海兰察身先士卒,再次立下赫赫战功,其间在巨细金川体现尤为可嘉。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八月,阿桂被乾隆皇帝录用定西将军平定巨细金川,结果在木果木遭遇溃败后,乾隆以为是海兰察的错,命令严惩。

阿桂为其辩阐明:“海兰察当兵溃时,前后拦截,未与懦卒同溃”,意思是说,在大军兵败如山的时分,海兰察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并且在这次战役中,海兰察体现出自己的组织才干,他目光如炬,决断主张将那些一上战场就尿裤子、苟且偷生的绿营兵悉数遣散,不让他们在里面滥竽充数,打乱军心。

虽然如此,乾隆还是拿他开刀,说他平日不能声明军律,跟自己的下属像亲兄弟那样,有组织无纪律,因此“咎不能辞”,停发了他的饷银,以示处置。

换了他人早就一肚子怨言,消极怠工或许爽性撂挑子了,而海兰察觉得这是乾隆在考察自己,他没有表达一点不满,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任劳任怨,继续带领战士英勇作战,让乾隆对他愈加器重。

战后,乾隆对他愈加赏识,还将他列入紫光阁的功臣绘像中。不仅如此,乾隆还将其归入满洲镶黄旗,直接擢升为一等内廷侍卫。

值得指出的是,清朝时画像被列入紫光阁是一个军人的极大荣耀。紫光阁位于中南海,是明清两朝皇帝演武阅兵的场所,明朝的皇帝曾经在这儿观看射箭、搏斗竞赛。

到了清朝,这儿又成为皇帝殿试中脱颖而出的武进士展现武艺和侍卫大臣大显神通的当地,名曰平台。后来又在这儿建起了楼阁,取名"紫光阁"。

清乾隆年间,为了维护国家的一致,清朝中央政府曾屡次发兵边疆地区,发起平定暴乱的军事举动。

为了奖励那些在平叛举动中立下战功的军事人员,每次军队凯旋,乾隆皇帝都要根据体现评出战役英雄,为他们绘制画像,将其悬挂在紫光阁内。

唐太宗时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是一次性的,一个人的像只能悬挂一个。

紫光阁的画像与凌烟阁不同,战役中只要体现神勇,就可以被屡次绘制画像。

乾隆时期,一共有280人列入其间。

其间平定西域前、后各五十功臣;平金川前、后各五十功臣;平台湾五十功臣;"平定廓尔喀"功臣三十;总计二百八十幅。

其间有人是被屡次列入,海兰察就是如此,被四次被列入,在平定西域前五十功臣、平金川前五十功臣、平台湾,平定廓尔喀功臣中,均榜上有名。

需求指出的是,能列入紫光阁功臣的绘像大多都是清朝将军,如:傅恒、阿桂、和珅、福康安、福长安这些大佬。

作为侍卫身世的武将,被列入紫光阁功臣绘像,是非常可贵的,足见海兰察多么的神勇。

不过在平定台湾的时分,海兰察现已是军事统帅,主将是福康安,他作为参赞大臣出征台湾,是福康安的助手。

出征台湾的时分,海兰察现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功成名就,在一般人看来,海兰察在战役中担任后方指挥就可以了。

但是作为副帅的海兰察,在战役中身先士卒,屡次单骑出战。

在关键一战中,他身先士卒,冒着像飞蝗的箭矢,将暴乱首领林爽文活捉生擒。

捷报传来,乾隆皇帝大喜,把自己身上的佩带的玉坠解下来,恩赐给了海兰察。

之后,乾隆还恩赐他紫缰、金黄瓣、珊瑚朝珠等物。此战完毕,海兰察第三次上了紫光阁,位次第五。

五十六年(1791年),廓尔喀(今尼泊尔)在英国殖民实力的煽动支持下,与西藏大封建主实力相勾结,派出军队侵犯后藏。

西藏驻军寡不敌众,廓尔喀势不可当,攻到了西藏内地日喀则。

音讯传到北京,乾隆皇帝大怒,他积极调兵遣将,让刚刚克复台湾回来的福康安挂帅,前去打击侵犯者。

年已52岁的海兰察也再接再励,以参赞大臣的身份率黑龙江索伦、达呼尔兵丁千名,由青海入藏,征讨廓尔喀。

次年,惟我独尊的廓尔喀被打得丢盔弃甲,清兵克复了所有失地。

福康安和海兰察带领清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廓尔喀老窝,彻底将其打趴下,向清军乞降,签订了停战协议。

因为征讨廓尔喀有功,乾隆再次嘉奖,提升海兰察为一等超勇公,命令第四次为其画像,陈列紫光阁,位次第六。

回到文章最初,乾隆见海兰察在危急关头救了自己性命,天然非常感激,就问他:“今日你救驾有功,朕要重重赏你,有什么愿望虽然说。”

听皇上这么一说,旁边的侍卫们羡慕极了,他们纷繁给海兰察提主张。

有的说:不如要几百两黄金。

有的说:几百亩地比黄金还宝贵。

也有的说:让皇上给你封个一品官。

但是海兰察提出的要求出乎所有人预料:“奴才什么都不想要,只想好好捍卫皇上”。

听海兰察这么一说,乾隆更赏识他了:“不行,今日你必定要说出个愿望,朕满意你。”

侍卫们也悄声说:“快说吧,过了这个村,可不必定有这个店了。”

“皇上已然这样说,奴才斗胆提个恳求,能不能把令妃娘娘身边那个胖宫女恩赐给奴才?”

乾隆也是没料到海兰察会这样回答,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此乃小事一桩,不足挂齿,朕答应你就是。”

海兰察不但神勇,并且懂政治,历史上功高震主、鸟尽弓藏的事多了,韩信、岳飞都是栽到了不懂政治上。

海兰察极为精明,吸取了历史教训,他这样说不是信口开河,而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皇上恩赐的时分,如果自己说官样文章的套话,会让乾隆觉得自己有野心,会反感、防范自己,那样就没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如果要钱要地,阐明自己贪得无厌、胸无大志。

假如什么都不要,阐明自己心胸太深,皇上对你愈加猜疑,因为人都是自私的,没有私心就是别有用心。

重复衡量之下,海兰察提出让皇上给自己一个胖宫女,而不是修长宫女。这阐明自己憨厚,不好色,皇上就会愈加宠爱自己,消除戒心。

海兰察这样做果然收效很大,乾坤愈加待见他了,皇帝要的就是既有能力,又没有心胸的憨子大臣。

在廓尔喀之战后,海兰察衔至骑都尉、云骑尉。

因为终年作战,海兰察身上伤痕累累,腿部也几回挂彩,行走不方便。

为此,皇帝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二月,专门颁布一道圣旨特准海兰察坐轿。——“历来武臣,无乘轿之例,海兰察在军前效能多年,腿有宿疾,著分外施恩,赏令乘轿。”

一个月之后,海兰察在平定廓尔喀回京数月后,在家病故。

乾隆皇帝打破病故不入昭宗祠之例,特准海兰察入内。——“念伊军营效能多年,身曾受伤,加恩著入祀昭忠祠,以示朕轸恤军营效能大臣之意”。

同年五月,乾隆赐海兰察“武壮”称号。

对一个战士身世的海兰察来说,这现已是是极大的荣耀了。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