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总理在黑龙江边发狠?7月22日,对岸中国传来新消息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最近跑了一趟远东,站在黑龙江边(俄方叫阿穆尔河),望着对面的中国黑河市,当场就拍板下了个硬命令。

他要求阿穆尔州政府,必须在100天内,彻底解决俄罗斯货物在边境口岸通关慢、卡壳的老大难问题。

这事儿,挺实在的。

为啥说实在?因为问题就摆在那儿。

米舒斯京在布拉戈维申斯克的边境检查站转了一圈,亲眼看到不少货车排着长队等着过关。

这效率,显然跟不上趟了。

他也没含糊,直接就给地方官员提了要求。

这可不是空口说白话,俄罗斯海关自己出的数据就显示,口岸的处理能力确实没跟上货物流量的增长。

说白了,就是活儿多了,人手和家伙事儿没跟上。

说到货物流量猛增,这背后有大背景。

自打俄乌冲突后,西方对俄罗斯一轮接一轮的制裁,逼得俄罗斯不得不重新找朋友做生意。

贸易路线整个儿来了个大转向。

官方数据很能说明问题:2023年,中俄之间的贸易额一下子蹿升了超过26%,突破了2400亿美元,创了新高。

到了2024年第一季度,这势头还在往上走。

反过来看,俄罗斯往欧盟那边卖的东西,那真是跌到了谷底,快二十年没这么惨淡了。

中国海关那边的数字也印证了这点,东北边境口岸的过货量,那曲线陡得吓人。

这么一来,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之间的经济联系,一下子就变得前所未有的紧密,成了俄罗斯稳住经济的一个关键支点。

这里得提一句,有些人可能会想到台湾省。

但实际情况是,台湾省跟俄罗斯的直接贸易额,在中俄整体贸易里占比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大陆才是中俄贸易绝对的主力。

一个稳定、持续发展的中俄关系,对保障整个地区乃至全球供应链的顺畅,意义重大。

这也是咱们中国始终坚持的原则立场。

回过头来看米舒斯京这道命令,意思挺深的。

表面上看,是急着要疏通眼前的物流堵点,缓解口岸因为货量暴增而承受的巨大压力。

但往深了想,这其实是为了长远打算。

把口岸的通行能力提上去,是为以后做更多、更大的买卖打基础,创造更高效的硬件条件。

再往深一层琢磨,这关系到俄罗斯保住和开拓亚洲市场的大战略,确保他们经济结构转型这条路能走得通、走得稳。

俄罗斯财政部每年的经济报告里,其实早就把这路子讲明白了。

命令下了,动作也挺快。

俄罗斯海关总署紧跟着就公布了整改方案。

核心就两条:一是砸钱,计划投入超过50亿卢布,添置自动化的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和移动式X光检测系统;二是加人,额外招募并培训好几百名海关和检疫人员。

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现在每天只能处理300多辆货车的通关能力,硬给提到450辆以上。

阿穆尔州的州长奥尔洛夫也表态了,说州政府会每周直接向米舒斯京汇报进展,具体到口岸通关效率提升了多少,数字说话。

米舒斯京这趟边境之行和那道命令,说白了,就是俄罗斯面对贸易格局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做实实在在的调整。

目的就一个:确保这条通往亚洲、至关重要的经济大动脉不能堵。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中国海关总署在2024年的工作通报里就提到,对俄出口口岸的管理智能化和效率提升,已经有了明显成效,数字化监管让通关时间平均缩短了一半还多(55%)。

这等于给中俄边境贸易的高效化,设定了一个双向奔赴的目标。

所以,米舒斯京站在江边下的这个命令,绝不是临时起意,或者做做样子。

这是面对贸易格局剧变,必须做出的反应。

核心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保证俄罗斯在远东方向的经济命脉畅通无阻,确保其亚洲市场这条发展路径的硬件基础不能出问题。

边境清关效率上去了,直接意味着能做更多的生意,物流成本也能降下来。

这对因为失去了欧洲市场、急需找到新支撑点的俄罗斯经济来说,价值不言而喻。

而且,一个高效、规范的物流通道本身,就是打击非法跨境活动最有效的防线——合法渠道越顺畅,走歪门邪道的空间自然就被挤压了。

中俄两边这种务实的合作,正在推动边界上的货物流动,从过去的混乱、低效,一步步走向有序和高效。

这种变化,本身就在消除那些想钻空子、非法套利的空间。

米舒斯京的命令虽然是给俄罗斯国内下的,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背后是对中俄双边贸易关系能平稳顺畅发展的深切期待。

这跟中国推动东北亚区域务实经贸协作的思路,其实是不谋而合的。

边境上的变化,实实在在记录着经济力量是如何重新塑造地缘联系的。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

意昂体育